平菇也称侧耳、糙皮侧耳、蚝菇、黑牡丹菇,是比较常见的食用菇。目前我国栽培平菇的方法很多。有室内床栽、玉米或大豆与平菇间作、塑料大棚栽培技术等。下面要介绍的是沼渣平菇生产技术,采用新的栽培管理方法,帮助农户们更好地进行生产。(一)基本配方(1)沼渣棉籽壳的基本配方:沼渣千克,棉籽壳千克,石灰粉4千克,石膏粉2千克,三维精素克。这是一个基本配方,进行企业化生产时应使用熟料栽培,则应增加麦麸10~15千克。该配方的典型特点是不使用化学肥料。基本处理:沼渣应使用干品,生产急需时,可使用半干品,也可以使用鲜沼渣—但应以堆闷基料为前提,不得直接拌料、装袋。(2)沼渣玉米芯的基本配方:沼渣千克,玉米芯80千克,麦麸50千克,复合肥3千克,石灰粉10千克,石膏粉3千克,三维精素克。沼渣和玉米芯主料分别加入4千克和8千克石灰粉,分别进行堆闷3天和5天,然后再行共同拌料,尤其熟料栽培,不经堆闷不得直接拌料、装袋。(二)发菌管理(1)菌袋处理。生料、发酵料播种的菌袋,完成播种后,即应及时对菌袋打微孔,对准菌种处直接扎破塑料膜即可。熟料接种的菌袋,要注意移动搬运过程中不要划破或扎破塑料袋。(2)杂菌防治。空间以及菌袋上方、墙壁、地面等地毯式喷洒倍赛百09药物,根据气温,3~7天再喷一遍倍百病傻。要点:两种药物交替使用,尤其不能直接混合。(3)条件调控。发菌期间密闭光照,适当通风,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菌丝生长,菌丝旺盛的同时,还可以有效抵抗杂菌的侵入。(4)虫害防治。春秋季节,可间隔一周喷洒一遍0倍氯氰菊酯,冬季可延长至半月以上,夏季包括春夏之交开始直至中秋节前后,应间隔3~5天用药一次;期间如有发现活虫,随即用药,确保万无一失。(三)菌丝后熟操作很简单:第一是避光,除进入菇棚检查等操作外,不得有任何光照进入。第二是低温,这是一个关键条件,常规条件下,可以采取地面浇水、棚顶喷水等措施进行降温,但效果不理想;最好的方法是将完成基本发菌的菌袋移人冷库进行后熟培养,调控温度在0~2℃之间,一般15天左右即可达到目的。(四)出菇管理(1)水分管理。按温度型选定菌株并调配基料营养之后,在出菇期内,水分应处于第一重要的地位。基料含水率应在55%~65%之间,出菇环境的相对空气湿度应保持80%~95%;在出菇管理中,前者属基础性水分,后者才是管理的重点。(2)温度管理。生产中只要选对了菌株,则出菇阶段的温度管理就简单得多。高温菌株应通过设备调控降至25℃左右,如果使用最先进的控温风机,可使菇棚内温度降至15℃左右,中低温菌株应调控至15℃左右,中广温菌株保持在20℃左右,即可达到理想的效果。(3)通气管理。出菇期对通气的要求:原则是保持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在0.05%以下,不可达到0.1%以上。但应注意,通风时不可过大过猛,否则幼小菇蕾将因此而失水死亡,幼菇后成菇阶段也将因大风使菌盖表皮失水,形成花菇,或者形成干皮,此后很难出菇。(4)适时采收。根据平菇的特性,一般要求平菇长至八分熟采收,该阶段的内在质量和商品外观尤其产量情况均为最好组合状态,但散户栽培的情况千差万别,无法统一。后来要求五分熟采收,一则打提前量,二来产品进入市场后,极受消费者欢迎,并且,尽管该潮菇产量受影响,但总体产量将不会降低。(五)特殊管理近年来,在沼渣栽培以及其它技术项目中,“一品菇”应市效果非常理想,即在平菇幼菇阶段3分熟即行采收,其商品性状是这样的:小朵型、油亮的深色菌盖,颜值高;小巧可爱的菇体,无需改刀;富有弹性的菌肉组织,劲道爽滑;幼菇阶段的菇品,蛋白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