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尾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国生态农业小镇市场分析 [复制链接]

1#
第一节我国农业市场分析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传统和基础产业。随着我国农业的基础条件、投入程度、科技程度等地不断改良和进步,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使农民各方面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良。但是,现代中国农业在社会、经济和生态等方面存在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因此,增进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实行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农业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一、我国农业发展现状概述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对于“三农”发展既是新机遇,也是新挑战。农业现代化的内容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渐丰富的。当前,农业现代化不仅包括农业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水利化和电气化等,而且拓展到生产条件、生产技术、生产标准、生产组织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农业现代化的过程是完善农业产业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经营管理体系、质量保障体系和资源保护体系的过程,也是推进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突破技术制约、化解自然风险、减轻资源压力和消除环境污染的过程。我国农业现代化既有类似于其他国家(如农业资源禀赋丰富的美国、加拿大,农业资源禀赋不足的以色列、荷兰,农业资源禀赋介于它们之间的法国、德国)之处,又有自己的特色。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需要借鉴国际经验,更需要自主创新,就是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条件,做好主要农产品生产的优先序和区域布局,构建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和商业化的作业外包服务体系,实现稳定粮食生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和提高农业发展可持续性的有机统一。图表13:历年全国农业总产值情况我国农业现代化仍然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相对而言,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之中,农业现代化仍是短腿,是弱项。农民收入和消费收入距离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图表14:全国年农民消费和收入情况二、中国农业市场发展现状1、我国粮食蔬菜总需求量从粮食的出口来看,年,中国粮食出口量为万吨,同比增长30.7%,出口额为21.88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年上半年中国粮食出口量为万吨,同比增长39.6%,出口金额为11.61亿美元,同比增长11.8%。图表15:-年H1中国粮食出口量与出口额统计进口方面,年中国粮食进口量为万吨,同比降低11.5%,进口额为.7亿美元,同比降低4.6%。年上半年,中国粮食进口量为万吨,同比降低19.6%,进口金额为.78亿美元,同比降低20.5%。图表16:-年H1中国粮食进口量与进口口额统计2、我国粮食总供给年,各地积极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保障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的同时,稳步推进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工作,调减低质低效作物种植,扩大大豆、杂粮等优质高效作物种植规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作物,全国粮、经、饲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统计,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千公顷(万亩),比年减少千公顷(万亩),下降0.8%。图表17:-年中国棉粮食播种面积情况(千公顷)年,各地大力发展紧缺、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粮食生产品质提升,结构优化。一是农业种植结构持续优化。粮食播种面积减少,油菜籽、花生、蔬菜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较往年有所增加。粮食作物结构中,低质低效的早稻面积持续调减,优质高效单季稻面积持续增加。二是农业区域布局持续优化。江淮赤霉病高发区、华北地下水超采区和西南条锈病菌源区通过休耕和轮作等措施调减冬小麦播种面积;非优势区的稻谷、玉米播种面积进一步调减,生产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三是粮食品种结构持续优化。谷物和薯类播种面积减少,豆类播种面积增加。图表18:年全国主要品种粮食播种面积3、农业市场缺口粮食供求的变化形势对一个国家来说十分重要,根据对口粮和饲料粮的需求情况,对中国粮食未来需求做出如下判断:(1)人均粮食消费数量将不断增长,城镇和农村人均动物性食品消费数量继续增长。中国人均粮食消费水平每年增加0.5%以上,加入人口总量增长因素,中国粮食消费总量每年增长的幅度在1%以上。(2)人均大米的消费量稳定或缓慢下降。近7年来,人均稻谷生产数量为公斤左右,但过剩库存增加。中国大米(稻谷)的总需求量增加速度最大不会超过0.5%。(3)人均小麦的消费量逐渐增加,进口数量增加。近7年来,人均小麦生产数量从86~87公斤增加到93~95公斤。而小麦的过剩,并不像稻谷一样突出。(4)大豆的需求总量继续增加,国内进口也将增加。主要是人口总量和人均肉禽蛋奶消费数量的增加拉动饲料需求尤其是豆粕需求的增加。(5)玉米的需求数量增加,道理同大豆。中国玉米的生产能力可以满足需求的增加。六是马铃薯的需求继续增加。马铃薯的需求主要取决于城市化情况和马铃薯西式消费方式的扩展速度。因此,未来中国粮食需求增长的压力持续增加。第二节菌菇市场分析一、我国菌菇产业发展现状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菌菇的种植面积达到多万hm2,年产量超7亿吨,人均占有量达多kg,均居世界第一位。在当前市场开放、菜源扩大、品种增多的情况下,消费者对菌菇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菌菇、有机菌菇等高品质菌菇受市场欢迎程度日益增加,菌菇生产由数量向质量转型。因此,菌菇总量在结构性、区域性和季节性方面明显过剩的情况下,以质取胜无疑是菌菇种植行业再上新台阶的出路。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调查显示,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04万吨,同比增长3.50%。年我国食用菌总产量到.91万吨。图表19:-年中国食用菌总产量和增长趋势(万吨)图表20:-年中国食用菌市场总产值(亿元)年12月,中国食用菌协会发布《年度全国食用菌统计调查结果分析》,据该统计调查数据显示,年,香菇产量为.12万吨,占食用菌总产量的27.15%;黑木耳产量为.03万吨,占食用菌总产量的17.54%;平菇产量为.82万吨,占食用菌总产量的16.73%;双孢蘑菇产量为.49万吨,占食用菌总产量的8.00%;金针菇产量为.56万吨,占食用菌总产量的6.70%。图表21:年中国食用菌市场细分菌类产品结构(%)在多种生产模式中,工厂化生产由于优势比较明显,是食用菌行业发展的主导方向。20世纪90年代,食用菌工厂化技术传入中国,最先在福建、广州、上海等地扎根发展。年以来,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量逐年提升,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量达到.68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15.77万吨。但从我国食用菌生产工厂化率来看,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年以来,我国食用菌生产工厂化率虽呈现震荡上行走势,但仍维持在10%以下水平,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对可食用菌的需求量也会增加。图表22: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率(%)图表23:-年中国食用菌工厂总产量(万吨)消费者日益重视菌菇供给品质和安全,对菌菇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趋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消费者对菌菇品种的偏重使需求结构出现变化,随着经济水平地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喜好呈现多元化和精细化态势,对传统的大白菜等的需求量逐年减少,而对时令性新鲜菌菇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第二,消费者越来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