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尾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东阿一只凤凰鸡 [复制链接]

1#

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生在农村的我。记得每年的春季,走街串巷卖小鸡的来了,勤劳的祖母总是会喂上几只毛茸茸的小鸡。祖母之所以喂上几只鸡,一是补贴家用,二是农家的土鸡蛋,在那个物质并不宽裕的年代,养育了我们的童年。如今,在东阿农村很少能听到清晨公鸡的打鸣了,操劳了一辈子的祖母离开我们也将近十年了。时光就是这样,无情的刻画着一些记忆,留给我们绵长温暖的记忆。

在鲁西*河说到鸡,大家并不陌生,每年夏季,常常可以看见鲁西*河岸边的农家小院、*河岸边的树林散养着三五成群的公鸡母鸡,它们往来于树林中,捕食昆虫,绿色的草丛中一群昂首挺胸的公鸡悠闲自得的嬉戏着,河沟里涓涓流水便是它们饮水地。这样一来散养的鸡群也成为东阿农村补贴家用的来源之一。在东阿散养的鸡群,因为生态环境优越,常常会被收外地的食客抢购一空,而大部分的鸡则被加工成熟食,销往全国各地,这就是远近驰名的东阿土特产——姜楼烧鸡。

东阿有双宝,姜楼烧鸡与阿胶。说到东阿姜楼烧鸡,山东乃至全国一带犹有名气,远在他乡的东阿游子,回到故乡,返城时必带的礼品就是姜楼烧鸡,送长辈送朋友,姜楼烧鸡成为了东阿游子挂在嘴边的故乡名片和绕不过的话题。

“说起东阿姜楼烧鸡,就不得不提起东阿县姜楼镇的姜楼村,姜楼烧鸡的远近文明与姜楼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不可分割的。”土生土长的姜楼姜家烧鸡第九代传人姜三哥这样告诉记者。

东阿县姜楼镇姜楼村原名风凰集,后更名为姜家楼,简称姜楼。据传明朝洪武年间,首先有人居住取名马家集,姜姓来此定居并迁村改名凤凰集。后方、任、何、刘、张姓等来此定居于此,因姜姓在村建楼一座,故更名为姜家楼,简称姜楼。

清道光《东阿县志》卷2《镇集》:“姜家楼在城(今平阴县西南东阿镇)西北三十里。”

年,东阿县第一个*支部——姜楼高小*支部,就在这里成立。大批*员从这里背起行囊,或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或转战疆场。从那以后,红色的革命故事在这片土地上流传,革命的精神激励着当今的青少年。姜楼烧鸡在那个烽火硝烟的革命年代无疑也是民众慰劳革命战士的佳品。

也许正是《东阿县志》中记载的凤凰集冥冥之中与数百年以后的姜楼烧鸡埋下了伏笔,是机缘?是天意?总之绝不是偶然的巧合。

凤凰,亦作“凤皇”,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者谓“凤”,雌者曰“凰”,总称凤凰。而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自古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

在众多的文献里,鸡和凤凰有着扯不断的关联。《山海经》载,丹穴山有一种鸟,“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孝子传》记,“舜父夜卧,梦见一凤凰,自名为鸡”。《广雅》言,“凤凰,鸡头燕颔,蛇颈鸿身,鱼尾骿翼。

四十五岁的姜楼姜家烧鸡第九代传人姜三哥,中等身材,他的相貌看上去与祖传的手艺相当吻合,浓眉大眼,炯炯有神,忠实富态的外表,看上去很有胖厨师的风采。据说在厨师行业,有一个敏感的外表审核条件,自己做的菜都不吃,怎么会吃胖呢?“咱自己做的烧鸡,我不吃饭的情况下,一口气能吃两,咱自己做的,卫生吃着放心!”姜三大哥笑哈哈的告诉我。

姜家烧鸡色、香、味俱全,是家乡人最喜欢的美食。姜家烧鸡的鸡体完整,造型美观,鸡的两条腿盘在肚子两侧,鸡头盘在背部和鸡腿之间,乍一看,像一只正在酣睡的香鸡。烧鸡的颜色呈棕红色,色泽自然,油润光亮,味道芳香,使人一见便垂涎三尺,吃到嘴里更是肉质鲜嫩,油而不腻。我最喜欢吃鸡皮和鸡腿,啃一口嚼在嘴里,一股浓郁的熏香沁人心脾,那一刻全身的每一根神经,皮肤的每一个毛孔都陶醉在这美味之中,令人回味无穷。

康熙五十九年(年)姜家楼村的*昏,姜家楼村一家酒铺,门半掩着,掌柜的守着一口大缸,大缸里的老汤沸腾着散发出阵阵香气,掌柜的正想关门打烊,门口跑进来一个二十岁的小伙子大喊:老姜别先关门!原来这小伙子是临村魏家庄的跑堂。老姜别先关门,万岁爷和太*太后南下私访,住到俺家魏大人家里了,赶快挑几只上好的烧鸡,我这就带走!他大汗淋漓地说到。

掌柜的一听这个,不敢怠慢,精心挑选了6只饱满多肉的烧鸡,用荷叶认认真真的包好,交给跑堂的小伙计,这才算放下心来。后来,康熙皇帝品尝过姜家烧鸡后,龙颜大悦,赞口不绝,听闻姜家楼原来叫凤凰集,欣然为姜家烧鸡题写:天下无双凤凰鸡几个大字。

东阿县志记载:孝庄皇太后携康熙皇帝南下时经过铜城(今东阿),他们本想下榻馆驿,随同的官员说魏泌的老家就在魏庄,便下榻到雷氏家。

雷氏非常热情,生活方面饭菜照顾周到可口,孝庄皇太后对雷氏早年丧夫、节孝守家的经历感动,临别时赠壶一把,茶杯一对。后来,魏泌上奏朝廷,在老家魏庄为雷氏建起了这座节孝坊。至今屹立在今东阿县姜楼镇魏庄村。而文中提到的掌柜便是姜三哥的祖上。

姜楼姜家烧鸡,采用本地生长的土鸡为主要原料,具有外观色泽鲜亮、肉质干松、口感郁香而不腻、长久食之而不厌、自然保存时间长等特点。

姜楼姜家烧鸡之所有着咸香肉嫩,食之不忘的口味。其精髓就在于“香料少一钱则不成,火候少一分则不醇香”这是姜家祖传了九代的的独门秘诀。姜家烧鸡工艺独到,所用的辅助香料都有严格的要求。一招不慎,一锅烧鸡的味道则黯然失味,这就是姜楼烧鸡与众不同的独到之处。

如今姜家夫妇,努力的经营,从推着小推车卖着烧鸡,到现在开了专卖店,朝阳和夕阳都见证过他们的个中艰辛,可是他们却从来没有放弃过老一辈传下来的传统手艺,不管多累多难,他们都没有省去一道工序,没有漏过一种香料,凡有心意,必有回报。

姜家烧鸡这么好吃,秘方就在于那一锅老汤,这老汤可了不得,它是岁月熬制而成的香浓。汤内有三十多种中药材和香料,有白芷,草果,川枝等等健康药材。配料和比例一点都不含糊,三百年如一日,为什么姜家烧鸡百年经久不衰,想必个中缘由已经十分了然。

“香料少一钱则不成,火候少一分则不醇香”在姜三大哥的手中,我们看到一张泛*的宣纸,用毛笔小楷,极为工整的记录着这么短短的一句话。时光已经过去了年,就是这一张极为普通的宣纸,姜三大哥却视为珍宝供奉着。“看到它就像看到了俺的祖先,传到俺这一代已经第九代了!”一张泛*的宣纸,不仅仅记录了姜家烧鸡的秘诀,也记录了三百年的时光与故事,还有一丝不苟的姜家烧鸡匠人技艺精神,这种技艺也永远定格在了三百年前的大清王朝。

对于一只烧鸡而言,我认为单单是满足味蕾上的享受的食物还远远不够,难得的是能充盈你的情怀。真正的美食一定是有故事的,一定是由时光和岁月烹饪而成,在你品尝它享用它的时候,你就融入了这漫漫的岁月和创始者悠长的故事中,这才是美食的独特意义所在。对于经由岁月沉淀下来的传统手艺,我想我们都应该有一种敬畏之心。这种情怀和坚持不应该被辜负。时光易逝,而情怀亦不可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