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打赢“四场硬仗”的过程中,以产业兴旺作为决胜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立足自身特色,围绕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农业和农文旅产业,实现了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农业产业“接二连三”,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迈出了坚实步伐。黔西县林泉镇高锦社区扶贫车间——杨波家的刺绣厂里,顾客正在试穿定制的苗族服饰。(金忠秀摄)黔西县高锦社区
飞针走线“绣”出美好新生活
“在春节和花坡节到来之前,我们还要赶制50多套苗族服装。”2月4日,在黔西县林泉镇高锦社区扶贫车间——杨波家的刺绣厂里,几台电脑绣花机正开足马力,绣娘们加班加点忙碌着。
高锦社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因水库移民从黔西县化屋村搬迁到黔西城郊的村子,杨波是水库移民的年轻一代。年,有着传承弘扬民族文化情结的苗族青年杨波看准商机,回到高锦村办厂,从事苗族服装生产,年注册了黔西县林泉镇鼎翔电脑刺绣厂。“创业之初,我发现,苗族服饰工序复杂,纯手工制作花费的时间较久,而需求量却很大。于是,年,我引进了第一台电脑绣花机,生产效率提高了,质量也有保障。”杨波告诉记者。如今,他的刺绣厂已有8台电脑绣花机。
一套苗族女式服装,由上衣、围腰、裙子等组成,再加上复杂的绣片和饰品。保留传统特色,手工的部分必不可少。杨波聘请了当地村民到刺绣厂上班,另外,还把原材料分发给村民在家做工,再对制作好的服饰半成品回收组装并销售。杨波的刺绣厂解决了不少村民的就业问题。“我在这里务工快三年了,每个月有多元收入。”扶贫车间里,24岁的高锦社区群众杨国仁告诉记者,她们苗族姑娘个个都会苗绣。“这项技艺需要我们来传承,我们有责任把它做好。”
守丽民族刺绣厂的负责人尤华忠作为社区的一名年轻党员,将弘扬民族文化,传递苗族风采作为目标,带动周边百姓共同参与到这项事业中;社区90后苗族女青年尤小凤从小跟随苗族服饰制作传承人的母亲学习。年,尤小凤和丈夫一同成立了黔西县甜蜜民族服饰加工厂,近年来,缝纫机换成了电脑绣花机,家里还修了一栋新房……在高锦社区,苗族刺绣的传承队伍不断壮大。
“苗族刺绣作为我们这里的传统产业,近年来,通过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提高了产业效益,降低了成本,促进了就业创业,增加了群众收入。”高锦社区党支部书记刘永华介绍,目前,高锦社区共有10个配备大型电脑绣花机的刺绣加工厂,产业带动就业余人,年产值万元以上。“下一步,随着化屋苗寨的旅游产业不断发展,那里也是我们的一个销售窗口,我们的刺绣产业将进一步做大。”刘永华信心满满地说。务川自治县丰乐镇果农徐传安和工人在果林里采摘葡萄柚(无人机照片)务川丰乐镇牛塘社区
“水果经济”绿了山川富了百姓
春节临近,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沉浸在春节的喜悦之中。2月8日一早,务川自治县丰乐镇牛塘社区的周登友也在忙碌着,不过不是去街上购买年货,而是拿着剪刀哼着歌往着自己的柚子基地去了,过年买年货,不急!但是柚子树的管护却刻不容缓。
“人勤春来早,农时不等人,误一春就是误一年,趁着这好天气,我们一家老小都到地里忙活,希望牛年再次大丰收。”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几天,周登友一家忙着剪枯枝、修密条、施农肥。
年,在福建务工的周登友回到家乡,看到家乡的土地闲置,加之儿子也大学毕业了,所以就想回家乡发展产业。
“自己年纪大了,决心回来发展产业。”周登友说。
年,多亩的葡萄柚就落户在了牛塘社区。选苗、种植距离、肥水管理、病虫防治等,周登发都亲力亲为,生怕有什么闪失……功夫不负有心人。
年,周登友的柚子挂果了!因为是第一年试挂果,产量不错,且果肉细腻汁多皮薄,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这更激发了他发展的决心和勇气。果农徐传安夫妇正在采摘葡萄柚(田成摄)丰乐镇依靠临近国道的交通优势,紧紧围绕产业多元化、特色化的发展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国道沿线发展柚子、桃子、李子、草莓、葡萄等精品水果十余种,高标准发展精品水果亩,确保群众户户有产业、人人有增收门路。
“为推动精品水果高质量发展,我们镇采用‘公司+村集体经济+贫困户’的模式,依靠独特的地理优势,打响精品水果品牌,不断壮大各村村集体经济。截至年,丰乐镇集体经济固定资产积累余万元,现金积累余万元。”丰乐镇党委书记李昌亮介绍。
随着水果产业发展,更多村民看到了盼头,尝到了甜头,纷纷种起了水果。
年新春将至。周登发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将在撂荒地上新种株柚子树苗,同时还交了入党志愿书,报了驾校开始学驾照。“我的人生开始得太迟,但是,我相信,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我一定不会迟。”洛郎村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望谟县委宣传部供图) 望谟平洞街道洛郎村
林下种菌日子红火
2月8日,记者来到望谟县平洞街道洛郎村食用菌棒生产车间里,伴随着机器轰鸣,村民将一根根加工好的食用菌棒装好,统一打包。
“我们依托1.6万亩板栗林木资源,去年年初栽培试验的林下食用菌试种成功。”洛郎村村主任黄巢介绍,通过引进贵州望华生物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投资0万元,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林菌产业。
目前,洛郎村已种植亩,主要品种有杏鲍菇、秀珍菇,带动群众务工余人次,农户平均增收0元。
“板栗种下有收入,还能在食用菌基地和养蜂地务工,两项工作一年不断。”洛郎村贫困户杨昌荣说,一天元,收入稳稳的。
同时,洛郎村围绕打造林蜂、林药的多业态产业,全村立体化生态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两江一河(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绕山林,光热充足纬度低,独特的地形和气候条件,让望谟成了贵州有名的“天然温室”。
望谟县立足独特的自然条件,聚焦林下食用菌产业,挖掘立体经济的“生力菌”,将食用菌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切实强化组织领导,推进林下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竭力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生态财富转化为发展财富,带动群众增收。
目前,全县种植林下食用菌余亩,主要种植品种有毛木耳、秀珍菇、平菇、猴头菇等,预计产值达万元,带动群众务工余人次,其中贫困户务工达10余人次。同时,望谟县充分利用退耕还林、森林抚育和国家储备林建设等政策,建设木质菌材基地,鼓励食用菌生产企业和其他社会主体建立木质菌材基地,目前已建木质菌材基地亩。
走活“产业棋”,念好“山字经”。望谟县持续发力推动林下“立体经济”的发展,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将绿水青山变成望谟人民的“绿色提款机”。麻江坝芒乡水城村
菜薹喜丰收村民展笑颜眼下正值红油菜薹采收时节,在麻江县坝芒乡水城村,亩红菜薹种植基地里,一株株红菜薹长势旺盛,迎来采摘期,农户们忙着采摘红油菜薹,田间地头一派丰收景象。
“我家今年种了6亩红菜薹,已经卖了0多斤,地里还可以摘上千斤,这两天都在抓紧摘,不愁卖。”水城村村民罗康森乐呵呵地说,光卖红菜薹家里已经收入近万元。
麻江县夏季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是典型的冷凉地区。近年来,水城村因地制宜,依托高山生态环境和冷凉气候,大力引导农户发展高山冷凉蔬菜。“我们种植的蔬菜因其无公害种植、品质良好、病虫害较少等备受外省商户青睐,销往广东、广西、重庆等地,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水城村村支书罗传彬告诉记者。
“要想在市场上长久站稳脚跟,就必须摒弃粗放生产模式,不断在产业升级提升上发力。”罗传彬考虑最多的,还是如何避免产业同质化,培育蔬菜的特色优势,“别人不种的,我们要有;别人种的,我们要优。”
近年来,为了推动产业持续发展,水城村通过合作社流转土地建成规模化蔬菜种植基地0亩,涵盖茄子、辣椒、黄瓜、无筋豆、菜薹等品种,建立高科技蔬菜示范园,推动了蔬菜产业发展提档升级。
如今,水城村蔬菜产业逐渐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种植面积扩大到了2亩,种植品种也由原来的1到2个增加到现在的10余个,涉及贫困户户余人,每年每户可增收元。
“我们育苗大棚里的蔬菜苗已经长出来了,三月份就可移栽,我们村将继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到产业结构调整中来,得到实惠,巩固我们的脱贫成果。”罗传彬说。王朝俊查看蔬菜长势西秀区对长沙村
坝区产业兴菜农心窝甜
2月8日,蒙蒙细雨中寒意阵阵。一大早,安顺市西秀区蔡官镇对长沙村菜农王朝俊就赶到地里查看这几天大葱育苗情况。
“育苗关系到今年春耕收成的好坏,再等两个星期,第一批大葱马上可以下种了。”王朝俊笑着说,年,他利用自家土地和在合作社流转的土地,连片发展白菜、大葱等种植24亩,除开成本,一年下来有10多万元的收入。
西秀区蔡官镇对长沙村在年以前,一直都是土地破碎化、零星化种植的传统小农经济发展方式,菜地机耕道、水肥一体化等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已经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
“过去,老百姓种的菜只能靠自己分散拉出去卖,市场价格时好时坏,没有竞争力。”对长沙村驻村第一书记董文金告诉记者。
为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整合统筹土地、人、财、物等资源,以对长沙村为核心,西秀区将对长沙坝区确定为西秀区亩以上示范坝区之一,年以来积极动员农户,加快推进当地土地平整工作,顺利完成对长沙坝区1亩产业核心示范区“水肥一体化”规范建设,辐射带动对长沙村多亩坝区建设,完善20余公里机耕道建设,并成立村社一体合作社,发展大葱、山药、茄子、黄瓜等蔬菜种植产业。对长沙坝区一角年,随着机耕道修好了,土地平整了,像王朝俊一样的蔬菜种植户在种植过程中的效率也提高了。
“土地成片好作业。我们家还购买了自动犁地机,大大提高了种菜效率。”王朝俊说,现在,他的小货车直接就可以开到自己田埂旁,收了菜就拉去市场售卖,方便多了。
“脱贫了,还要谋致富,谋乡村振兴。”董文金介绍,下一步,将抓住对长沙村作为西秀区乡村振兴首批试点村的契机,继续加快推进坝区产业现代化,打造万亩蔬菜基地,实现蔬菜种植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在产销对接上下功夫,以销定产,市场缺什么,就发动村里的菜农种什么,更好地带动菜农增收。
如今,在王朝俊家不大的小院里,除了他的农用小货车外,还停放了一辆崭新的小汽车。他告诉记者,“那是今年给儿子新买的车。甜蜜的日子都靠奋斗出来,年还要加倍努力,多‘盘’些土地种好卖好菜,让好日子好上加好”。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刘莹金忠秀邓钺洁 吴浩宇唐波吴传娟刘悦 金秋时编辑 韦依编审 田旻佳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