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尾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想起那年种平菇,从前小院化身闹市一角澎 [复制链接]

1#

原创闲谭编辑平叔闲谭

想起那年种平菇……

作者▏莲子

小时候生活过的温江专区东风水泥厂,位于灌县和汶川交界处的山区,那时妈妈在这里上班。山上的世界对孩子们有足够的吸引力,这里有宝库般的树林,林子里有许多叫不出名的中草药,人们除了经常上山挖草药,还可以在林中拾干树枝、摘野果、掐花儿、捡菌子。

听大人们说,有些菌子是有*的,越是鲜艳的越不能吃,我就跟在大人们后面,只找那种雪白的菌子捡。菌子捡回来,宿舍门口已经有人用砖头砌灶升上火,大毛边锅里的水就要开了。洗净的菌子下到锅里放了盐,又有人去採些野葱野蒜洗净丢下锅,还有人拿来油瓶把生清油倒下去,翻滚的汤面泛起油花。菌子煮熟了,人们一碗一碗地舀来吃,一种从没尝过的山野鲜香让我吃得津津有味,从此喜欢上了菌类食物。但是菌子季节性很强,平时也轻易吃不到。

上世纪80年代初,我男朋友跟几个朋友商量着业余时间合作,要搞人工栽培菌子,又一次激发我的兴趣。

当时他们在成都建议路附近的农家租了两间草房,用竹子搭起一排排架子,农科所找熟人买来的菌种和棉籽壳。棉籽壳按比例放入少量石灰后熏蒸消*,然后拌和菌种装在特制的塑料袋里扎紧封口。

几天后看到袋里有菌丝长出,这时把所有袋子打开透气。又经过每天按时喷水、严格控温等程序,十几天后菌菇真的长出来了,架子上的塑料袋先从顶上冒出白白的菇朵来,后来菇们冲破袋子,半腰上也长满了,站在房门口往里看,满屋架子上像开满了活泼的大白花。他们说种的是平菇,后来我觉得应该是凤尾菇,这两种菇有很多相似之处,反正都是营养丰富的好东西。

人工栽培菌子成功了,大家兴高采烈,每天都要采摘一些,装在一个大竹篮里,提到外面十字路口去卖。

当时每斤卖六毛钱,每次都卖个精光,那时平菇还是个新奇的食品。一天有当地农民来问:能不能让他们包销?有多少要多少!这几个年轻人每天下班赶过来经佑平菇,干得兴致勃勃,自己卖能多赚些钱,当然不愿让别人分肥。

有一天我跟男朋友去草房帮忙,满眼的平菇一派丰收景象,他们摘了几大朵上好的让我带回家尝尝。我用去皮的五花肉片煎出油来,加蒜片姜片葱节和盐把平菇炒熟了,不需放味精,味道已经相当鲜美。记忆中童年时在山里吃过的清煮菌子,当时觉得好吃,那又没法跟这个相比。

正当大家干得红红火火时,朋友的朋友来看热闹,恰恰这天是星期天,遇到他们下午卖完平菇正数钱。这位朋友的朋友是个机关干部,犹豫地说出他的担心:“经济是搞活了,但是你们都是有正式工作的国营企业职工,这样子干,算不算搞资本主义呢?”大家的精气神一下子懵了蔫了,像被放了气的轮胎。这户农家也正眼红,流露出想要涨房租的语气来。

大家叹一口气,最后一批平菇采摘下来没有卖,大家分了,歇手不干。

这是年秋,还是不敢公开搞第二职业,哪怕是凭自己的努力劳动。如果一直干下去呢?朋友的朋友只说出了他的担心,大家对这“该”与“不该”还是迷糊的。

虽然自己不能养平菇了,但是它很快出现在自由市场,农村有了许多种植专业户。这时我已经好上了这一口,经常买来做菜,再后来市面上小蘑菇也有了,香菇、鸡腿菇都有了,正好吃个满足。我一直觉得“自由市场”这个词很有意思,自由——市场。

到现在我还喜欢吃各类菌菇,它们应该归属于保健食品吧。菌类不仅适合炒适合烧,更适合熬汤,我在餐馆吃过最好吃的菌子汤,是一碗菌汤面条:干香菇、青棡菌跟墨鱼、淡菜及棒子骨吊汤,面条浸在汤里充分吸收了鲜味,一碗面条美不可言。

最初的平菇我还经常买,我对它好象有一种感情。现在它增添了新的做法:干炸。大片平菇洗净后挤水撕成条;鸡蛋、芡粉、面粉、花椒面、盐及少量清水调成蛋糊,喜欢味重的还可以加五香粉及孜然粉和白胡椒,下平菇条跟蛋糊拌匀。

铁锅放油烧烫,把平菇条慢慢拈入,炸至两面金*即可,出锅后还可撒点花椒盐甚至海椒面。这炸平菇的口感相当不错,外酥里嫩脆美浓香,吃到嘴里颇有点吃酥肉的满足觉,但它是平菇,含多种营养素而不含脂肪胆固醇,健康食品,个人觉得平菇的这种做法,可算得上是素菜荤做中的翘楚。

有一天我到东郊建设路伊藤店,忽然想起,这个地方的旁边不远处,就是几十年前男朋友(现在的夫君)和朋友们租房子栽培平菇的地方,从前的农家小院现在化身为繁华闹市的一角,有点感慨。

END

原标题:《想起那年种平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