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尾菇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劳工荒中国进城务工人员已超24亿热点话题rvxdce5p
TUhjnbcbe - 2020/7/9 13:22:00

“劳工荒”中国进城务工人员已超2.4亿_热点话题 -


导语: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 民工荒 问题。于此相对于的是中国进城务工人员已超2.4亿,另一种 劳工荒 现象开始困扰农村。


近年, 民工荒 的问题引起普遍关注,所谓刘易斯拐点和 人口红利 问题的讨论也此起彼伏。然而,就在人们对 民工荒 问题寄予注意的同时,却将藏匿于 民工荒 背后的另一种 劳工荒 现象 农民荒 给有意无意地忽视和屏蔽掉了。一个农业大国出现了 农民荒 ,这是一个重大的国情变化


● 年轻人成了稀罕物 农民荒 前景不容乐观


如果不算留守儿童,村里常住的劳动力里边,最年轻的是一对46岁的夫妇。 这是在河北省崇礼县狮子沟乡西毛克岭村调查的情况,如今全村在册人口458人,实际常住人口216人,村里青壮年均外出务工,60岁以下劳动力屈指可数。


在山西省临汾市永和县赵家沟村,情况大致类似。赵家沟村户籍人口数234人,在村常住约130人,基本上也都是老年人和儿童。2011年6月,中央国家机关青年 百村调研 发现,河北、山西、湖南、内蒙古等其他省(区)的情况,大致都是如此,本来是农业大省的中部广大农村地区,年轻人变得越来越少。


据了解,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是当前 三农 问题的突出现象。农村人口外流在给经济增长与发展带来收益的同时,也给农业农村的发展带来了务农劳力缺乏的 农民荒 以及相应的连锁反应等一系列问题。


2006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课题组就新农村建设现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调查,共涉及17个省(市、区)、20个地级市、57个县(市)、166个乡镇、2749个村庄。结果显示,74%的农村已无可以进城打工的 剩余劳动力 ,仅有25%的农村还有四十岁以下的劳动力。5年过去了,情况更为严重。


由于没有充足的劳动力,近年来农村土地撂荒日益严重,影响农业稳定和粮食安全。据了解,在湖北省滨湖村,由于劳动力短缺、种粮效益较低等原因,农民对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兴趣不大,2008年全村耕地撂荒面积达40%以上,并且还存在 隐性撂荒 现象,本来可以种植双季稻的水田,一半以上都只种了单季稻。


据调查,尽管在山西临汾市永和县赵家沟村目前的2500多亩耕地中,还很少有撂荒的现象,但是前景不容乐观。目前种玉米、核桃等的主要劳动力都是60岁左右的农民,纯朴的农民大叔大娘,出于对土地和耕种的自然感情依然坚守耕作,但是现在每人平均要经营20-30亩耕地,基本依靠人力和畜力,劳动力 超负荷运转 。该村已经出现种粮的农民不足,再过5-10年,这些老人无法劳作之时,种粮主产区的劳动力将后继无人。这些地区农田分散,土地流转实践也不成熟,社会资本进入集中耕种的积极性并不高。如果若干年 农民荒 没有得到缓解,农村已经存在的 撂荒 现象将会愈演愈烈,由于粮食生产的季节性,一次发生,影响一季,持续发生,将会恶性循环,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 娃娃们越来越少 农村义务教育形势严峻


原来乡里建设的行*村小学,有的已经只剩几个学生,有的校园已经撤销,人去楼空,被用来养猪和他用。


据山西省永和县坡头乡校长杨香瑞介绍,近年来 娃娃们越来越少 ,在上世纪90年代全乡小学生最多时约有800位,2007年减少为200位左右,2009年开始减少为90位左右。现在全乡已经没有初中学校,原有的初中改成了中心小学,有教职工24位,现在中心小学只有68名学生,其他行*村还有4所小学,共有21名学生,平均每个小学5名学生。乡里一个青年村民介绍说: 我记得我姐姐读书的时候,我们小学,都是50-60人一个班,现在我们800人口的村小学,今年3个学生,一个老师,只开到3年级。


据调查,乡村小学学生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农村人口出生率下降导致的适龄儿童的减少,近年来该地农村大多家庭只生1-2个孩子,而上世纪大多4个孩子左右;二是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带走了适龄儿童;三是乡村学生转到县城、城市等教育条件更好的地方上学。


眼看自己的学生越来越少,杨香瑞校长感叹不已: 3700平米的校园面积,新建的校舍总投入130万元,如果学生继续减少,国家对学校的教学、住宿等基础设施、教职工的经费财*投入将面临巨大的浪费,财*资金的使用绩效将受到极大影响。而现在,那些跟着打工的父母出去的娃娃,在城市接受教育也是困难重重,进好学校费用高,自办的学校师资和硬件条件也跟不上。


据了解,由于农村适龄儿童的大幅减少,农村义务教育的出路需要随着 服务对象 的转移而转移,根本的解决之道是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进一步扩大县城、大中城市的基础教育学校规模,平等地对城市户籍和流动适龄儿童提供义务教育。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和校舍建设的前瞻性,摸清情况,提早应对,对于一些尚未投入农村校舍建设的县域要集中力量办好县乡中心校,暂缓建设新的村小学,加大中小学生的住宿补贴和伙食补贴*策力度。


● 那些消逝的村庄 农村传统文化正在消失


农耕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中华文化的灵*和精髓与农耕文化和生活形态密不可分。然而,在当前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广大农村和农耕文化正在消失。


据《中国统计摘要2010》的统计数字显示,全国的村民委员会数目,从2005年至2009年逐年减少,分别为62.9万、62.4万、61.3万、60.4万、60万。平均计算,全国每年减少7000多个村民委员会。


这说明,在中国这个曾以农业文明兴盛的广袤大地上,平均每天有20个行*村正在消失。


在山西赵家沟村,由于人口大量外流,留守的村民除了偶尔看电视和电影下乡外,目前传统文化生活基本处于空白,传统的社戏、戏曲、民俗活动已经基本上 曲终人散 。赵家沟村的古戏台已经破败不堪、长满杂草。按照目前的趋势,再过10到20年,随着老人陆续过世、儿童外出求学,赵家沟村这样典型的*土高原的生态村落,可能将面临 空巢 的境地。在赵家沟这样的村庄,农村的传统和文化生活形态将只能成为记忆中的往事。这样的情况在南方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同样触目惊心。


在广州清远连州市文化广场旁,乘45分钟的公共汽车,再徒步走40分钟的山路,穿过连绵山坳,便到了河背村。这是一个普通的粤北小山村。现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春节,也未能给它带来一丝生机 原本23户人家的村庄,如今搬迁得只剩下两户村民。


● 跳出农门是美好理想 有地必种 怎样落实


农民荒 背后,有着多重原因。


当前城乡一体化中的农村向城市的单向输出,即在城乡二元结构之下的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农业和农村投入产出率相对较低,相对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较差,农村的人才、劳动力、资本等持续、单向地向城市流动,导致农村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呈现资本和劳动力净流出的现象。这种情况在距离城市较远的农村更为明显,尤其是以种粮为主的农村。这种单向输出加剧了 农民荒 现象。


当前,传统农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潜力有限、收益率低。由于农业发展的基础薄弱,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传统农业比例大,收益率低。


在山西省临汾市永和县赵家沟村,村民董维红介绍说,他2010年种了24亩玉米,收获玉米约3万斤,销售收入3万元,种子化肥等成本投入1.3万元,如果计算上每天的劳动力成本70元至80元,一年到头净收益几乎没有。湖北省滨湖村农民给调研组算了一笔账:好年景种植1亩双季稻,购买种子、化肥至少需要400元,购买农药也需要50元,这还不包括请人帮工等其他支出;而两季稻谷最多收获1500斤,市场价不到1800元,相当于外出务工1个月的收入,一旦遇到干旱、病虫害等情况,算上抽水的电费、油费等开支, 种田还要倒赔钱 。


与此同时,青年农民 跳出农门 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在青年一代农民中, 打工越来越成为农民收入增加和谋生的主要办法 , 城乡流动、迁移并定居城市日渐成为农民的强烈愿望 。因此,青壮年劳动力由于种地纯收入太低、种地条件太苦和不体面而不愿回村耕种。


农村生育率下降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 农民荒 。由于*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影响,近年来,农村生育率大幅下降,少年儿童急剧减少,农民后继乏人。


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闪失。保住18亿亩耕地,最重要和最实际的是要 保住耕种18亿亩地 , 有地必种 比 有地可种 更为重要。要想从根本上解决 农民荒 问题,必须调动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逐步提高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同时,要完善农产品补贴*策。


在当前粮食价格还不能较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对于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撂荒土地的区域,农户和社会资本进入的积极性不高,需要弥补 市场失灵 。对于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撂荒土地的区域,专家们建议中央和地方出台措施,吸引产业资本,依靠农业龙头企业或者种粮大户,组织粮食生产,确保在 有地可种 前提下的 有地必种 。同时,在企业大规模进入农业生产领域的情况下,要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李旭鸿作者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

1
查看完整版本: 劳工荒中国进城务工人员已超24亿热点话题rvxdce5p